藍海億觀網2025年06月12日 0
“近日,影石創新(Insta360)IPO注冊正式獲批,進入了上市的最后沖刺階段。”
影石上市之后,其創始人劉靖康(1991年出生),或將成為科創板最年輕的董事長之一,同時也意味著又一家依托跨境電商發展起來的上市公司誕生了。
圖/影石在亞馬遜、獨立站等線上渠道的營收
影石上市一波三折,上市等待近3年。劉靖康曾在朋友圈發文稱:”僅求定性,別讓真正想通過科技讓全世界認識到中國智造和科技崛起的2000個90后傷了心”。
從2020年提交IPO材料,2022年1月提交注冊,到2025年2月注冊生效,影石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煎熬過程。如今上市在即,影石在憋了一口氣之后,長舒一口氣。
劉靖康帶著一批平均年齡僅28歲的“90后”,靠一臺“能拍還能剪”的小相機,硬是打入了行業巨頭GoPro(美國運動相機大廠)和理光(日本光學設備大廠)的腹地,拿下了消費級全景相機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位置,而在運動相機市場上,則與大疆、GoPro形成三足鼎立之勢。
過去5年,影石營收從2億做到55.7億,主力產品接連出現爆款,在全球賣出超百萬臺,公司毛利率超過安克近10個百分點。
圖/影石部分產品
影石過關斬將,一路狂飆,然而,它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,全景相機天花板低,市場增速有限,而運動相機面臨大疆、GoPro等巨頭壓制,尤其是GoPro在美國發起“337調查”,指控Insta360侵犯其6項專利,并申請禁售。
影石以“重研發+頻迭代”方式直面巨頭挑戰,基本上每年都會推出2款或2款以上的產品,并依托國內深厚的供應鏈根基以及亞馬遜、獨立站、TikTok等渠道,步步為營,持續發展。(下文將具體分析影石Insta360在亞馬遜、獨立站、TikTok、Facebook等渠道的具體表現)。
01.
極客青年從“軟件”跨界到“硬件”
1991年,劉靖康出生于廣東中山(祖籍廣東梅州),從小是一個“折騰且叛逆”的人。
當別的小朋友在樓下踢毽子,他蹲在表哥的電腦前,搗鼓怎么修改游戲參數。劉靖康發現,電子游戲再怎么玩,也只是在別人代碼營造的世界里,被牽著鼻子走,那么,為什么不自己寫代碼呢?于是,劉靖康開始學習寫程序,這一決定,為他將來的創業之路埋下了一顆種子。
中學時期,學校明令禁止帶電子產品,劉靖康卻把整臺電腦拆成零件偷運進宿舍,并重新組裝好,在業余時間寫了一個用攝像頭識別人走路的程序,拿下了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比賽一等獎,在高考時還因此加了20分。
2010年,劉靖康進入了南京大學軟件學院。在校期間,他留下了不少傳奇故事,并基于自己的軟件開發能力,早早地開始了創業。
2012年,他曾根據一段視頻采訪的按鍵音,破解了360董事長周鴻祎的手機號碼;也曾在人人網發布“如何黑進教務員郵箱系統獲取考試答案”的帖子,差點被勒令退學。
圖/周鴻祎手機號碼被破解后發布的微博
當別人忙著拍畢業照發朋友圈之際,劉靖康卻在一天時間內,用7000多張同學的證件照片,算出了各院系“標準臉”,被戲稱為“標準哥”。這項看似“玩票”的算法,最后被騰訊上海研究院買下,劉靖康也因此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2013年9月,劉靖康組建團隊,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正式創業,并慢慢地從“軟件”跨界到“硬件”。
此時,劉靖康的表現很“書生氣”。他做了一個“名校直播”APP(直播軟件),將名校課程直播給全國學生看,但200多場直播下來,課程內容雜亂,用戶體驗拉胯,盈利成為一個問題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接觸到了全景視頻,并沉浸于360度畫面帶來的沖擊感。于是,他立刻停止了“名校直播”,轉頭啟動了新項目“V直播”。
這次劉靖康換了打法,不再碰To C的慢活,而是直接從To B切入。他自己寫軟件,把“直播導播臺”和“全景攝像系統”結合到一起,幫助企業做直播活動,將服務賣給主辦方,每月能有十幾萬的營收,并拿到了IDG和創業邦的60萬美金天使輪投資。
劉靖康沒有躺著賺錢,而是一頭扎入了全景相機賽道上。
彼時,市面上的全景相機看起來很“黑科技”,但用戶體驗拉胯。以三星、理光這類傳統品牌為例,它們普遍采用WIFI傳輸方案,導致圖像的傳輸和拼接速度都很慢,拍攝一段10分鐘的內容,不僅要花10分鐘傳到手機上,還要花10分鐘拼接才能看到。
劉靖康看到了巨大的機會,然而,從軟件跨到硬件,這步棋并不好下。
2015年前后,劉靖康順勢推出了第一款企業級VR全景相機4K Beta(2015年12月),試圖打開市場的大門,但彼時團隊還在南京,即缺乏硬件人才,也沒有搭起穩定的供應鏈,產品倉促上市,結果因鏡頭結構松動,只能把賣出去的產品一臺臺買回來。
這一仗,不僅沒賺到錢,反而讓劉靖康第一次意識到,軟件人做硬件,光靠技術遠遠不夠。
02 .
影石的突圍:從全景相機到運動相機
在第一臺VR全景相機上栽了跟頭的劉靖康,有了前車之鑒。
2015年,劉靖康帶著團隊,將公司從南京搬到了硬件之都——深圳,并公司更名為影石創新(Insta360),一頭扎進供應鏈的修羅場。
一開始,劉靖康連電路板看都不懂,而且相關的零件也不好找,連工廠都嫌他們的要求太挑,最終,他堅持“死磕體驗”的決心也有了回報。
2016年7月,Insta360推出了第一款消費級全景相機Nano。
該產品配合“邊傳邊拼”的算法,將全景視頻的拼接,縮短至5分鐘,還能直接插在iPhone手機上拍,幾乎把專業攝影師才用的專業產品,降維打造成人人都能上手的“傻瓜相機”。
圖/Nano相機在iPhone上的使用
這一體驗和速度,在當時幾乎沒有其他競品可比,產品上線首月,就賣了2萬臺,月銷售額一度沖到了2000萬元。
劉靖康從品牌成立之初,便有計劃地布局海外市場,并將出海作為主戰場。
其首款消費級全景相機Nano剛剛發布,在2018年成為蘋果Apple Store全球首個上架的中國相機品牌。
即便Nano開了個好頭,但Insta360團隊對“目標用戶”和“目標場景”理解不夠深入,在某段時間里,大量產品在經銷商渠道上積壓成山,月銷量一度跌至幾百萬元。
為了弄清用戶在想什么,劉靖康跑到Facebook粉絲群學習。他發現,不少人把相機綁在頭盔上,在滑雪、騎山地車、玩速降時,拍一段360度回放。此時,他才意識到,用戶要的不僅是“全景”,而且是“記錄運動”。
于是,劉靖康從“全景相機”跨入到“運動相機”賽道。
彼時,運動相機行業巨頭GoPro,早已教育好運動相機市場,其創始人本就是沖浪發燒友,做相機就是為記錄那幾秒鐘浪尖時刻。因為沖浪成本高,體驗短,所以用戶分享欲自然強烈,加上2013年前后社交媒體井噴,GoPro借勢成了極限玩家的標配。
等到2017年Insta360入局之時,GoPro已經把“什么是運動相機”向市場講通了,用戶使用運動相機的習慣也養成了。Insta360所做的,是站在巨人肩上,把體驗再往前推一步。
2018年10月,Insta360結合自研的防抖技術,推出了第一代“全景+運動”的相機ONE X。
該產品主要適用于運動場景的拍攝需求,包括“隱形自拍桿”“小行星視角”“子彈時間”等場景功能,深受滑雪、騎行等極限運動愛好者的青睞。
同年,ONE X系列的產品很快獲得了市場的認可,為公司帶來了6600萬元以上的銷售額,2019年飆升至3.46億元,占品牌營收的59.22%。與此同時,Insta360兼做了自拍桿、保護鏡、寵物套餐配件等配件。
圖/影石的部分配件
2018年,Insta360已經鋪好了線上+線下的銷售渠道。在線上,Insta360推出官網獨立站、入駐亞馬遜(歐美日等站點)、天貓、京東等線上商城,在線下,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超、零售店合作,包括Apple Store零售店、徠卡旗艦店、Best Buy等。
從2018年開始Insta360年營收和凈利潤一路飆升。2024年,Insta360的營收又登新高,達約55.74億元,歸母凈利潤約9.95億元,其毛利率甚至超出安克創新、GoPro一大截。
03 .
亞馬遜:新品打頭陣,老款守地盤
亞馬遜渠道是Insta360重點布局的線上平臺之一。
2024年,Insta360的亞馬遜店鋪,為其整體營收貢獻了約9.9億元,僅次于其獨立站商城(10.4億元)。
在亞馬遜美國站,Insta360把流量與利潤的節奏玩得很穩。用大量廣告猛推新品的同時,多個老款產品也沒落下,守住了自然流量的老本營。
賣家精靈sellersprite.數據顯示,最近30天,Insta360品牌下有200個ASIN,其中,僅9個賣家獲得購物車。其旗下9個店鋪之一“Insta360 Official Store”,預估月銷量7.8萬單,對應的預估月銷售額約2574.6萬美金。(該數據為推算,實際銷量或受新品上架、活動節奏等因素影響而波動。)
數據源/sellersprite
從產品維度來看,Insta360正在用一套標準化動作,頻繁上新。其X4運動相機在去年7月上線,另外一款X5運動相機已經在今年4月亮相,并且在短短一個月內,在亞馬遜美國站沖出了153萬美金的銷售額,位居Sports & Action Video Cameras類目Best Seller第二的位置。
一邊是旗艦產品的快速上新,且老款X3仍然穩占銷售主力的位置。這種“新老交替”的背后,其實是Insta360在不斷平衡廣告流量與自然流量的結構。
老款運動相機X3,上線至今已超過2年,以285萬美金的年銷售額,在細分類目排行第22名。相比之下,剛剛發布的X5,一上場就迅速沖到類目熱銷榜第二。
然而,X5運動相機(B0DZCBYCNY)的高位出圈,很大程度上是靠廣告轟炸撐起來的。賣家精靈sellersprite.數據顯示,該產品近30天的4454個搜索流量詞,自然流量詞占比僅11.61%,而廣告流量詞占比達97.73%(含部分自然流量詞),其中品牌廣告詞的數量高達4001個。
數據源/sellersprite
在運動相機類目Top20的產品中,Insta360將其X系列產品往高端方向打了出去,其新品X5定價549美金,遠超AKASO、GoPro、Meoilkolnm等品牌的同類產品,并且在這一榜單中占了2個席位。
04 .
獨立站:流量過千萬,偏愛“中年男性玩家”
作為Insta360線上營收的主要陣地,其獨立站在最近3個月(2025年2-4月),吸引力超過1000萬次的總訪問量,平均每個月的訪問量達379萬。
其中,桌面端和移動端的訪問量占比不相上下,分別為49.87%和50.13%,在行業中的排名為427位。
「品牌億觀」了解到,在全球智能影像賽道中,Insta360與GoPro、Kando、Ricoh(理光)等品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。
美國GoPro作為運動相機領域的先驅,在戶外極限文化深耕多年,但近年來面臨來自Insta360等新興品牌的挑戰,市場份額有所下滑。
作為傳統辦公設備,轉型影像設備的代表,Richo依靠歷史品牌的積累、B端渠道和老用戶的復購,撐起了龐大的流量池。其產品偏向工具屬性,以便攜性和易用性受到歡迎,尤其在房地產和虛擬旅游等領域中,不需要太多后期的使用場景。
相比之下,Insta360的產品更像是,為內容制作而打造的生產力工具,滿足創作者在Vlog、沖浪、滑雪等場景下的拍攝和剪輯需求。
在總訪問量方面,Insta360在新生代品牌中的表現最為搶眼,在這些競品中位居第二,僅次于傳統巨頭Richo(2866萬),略高于美系代表GoPro(1059萬)。
在“燒廣告”這一維度,Insta360的付費搜索流量占比達8.33%,高于Ricoh(1.16%)、GoPro(5.86%)、YI Technology(0.31%),但仍不及Kandao(15.63%)。
Insta360雖然有著不錯的品牌力,但仍然愿意主動加碼廣告投放,增加搜索曝光。盡管Kandao在廣告上大手筆的燒錢,但其總流量不及Insta360的零頭,而Insta360的投放更“克制而精準”,注重對用戶的轉化效率。
在社交媒體方面,Insta360的社交媒體引流占比達11.82%,領先其他競品,諸如Ricoh社媒占比僅 0.29%,GoPro雖為“戶外圈老網紅”,社媒引流也僅占4.20%。而Kandao、Yi Technology的社媒影響力也都偏弱,基本靠自然搜索或投流維持熱度。
在用戶畫像方面,Insta360并不是一個“性別中立”的品牌。其用戶六成以上都是男性(65.7%),而女性用戶占比僅34.3%。
這些用戶往往是愛折騰的運動極客、航拍玩家、戶外博主等,經常將運動影像設備,應用到騎行、沖浪、滑雪、旅游Vlog等場景中。在他們眼中,Insta360不是在記錄生活,而是在演繹生活,尤其是全景和跟拍功能,已經成為戶外圈喜愛的“科技裝備”。
在年齡分布方面,25-34歲(30.47%)與35-44歲(21.57%)的年齡段用戶,是Insta360的中堅消費力量,占比合計超過50%。這并不是泛年輕的一輩,他們通常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,熱衷于通過設計鏡頭,來放大自己的人設感。
圖/在TikTok上,#insta360標簽的瀏覽量超87萬次
相比之下,18-24歲的用戶占比僅15.48%,雖然用戶年輕,但不是主力。這或許說明了Insta360并沒有為學生黨做明顯的妥協,主打的依舊是“質價比”,而非低價誘惑。
在Top10用戶來源國方面,Insta360的市場看似很分散,實則是重點扎堆,其Top10國家貢獻了超過60%的流量來源。尤其是美國、日本和中國這三個市場,合計貢獻了總流量的三分之一以上。
05 .
社交媒體:高密度投放下,低成本飛輪在東南亞轉起來了
社交媒體為Insta360獨立站貢獻了11.82%的流量占比。
「品牌億觀」觀察到,截止2025年5月,Insta360在Instagram、TikTok、Facebook等,主流社媒平臺上的粉絲總數接近600萬(約為593.8萬)。
其中,Instagram以246.6萬粉絲穩居第一,TikTok與YouTube分別積累了180萬和115萬粉絲,構成其社交矩陣的三大核心力量。這三大平臺合計占據超90%以上的粉絲數量。
需要注意的是,盡管Instagram與TikTok的粉絲量居多,但其增長更偏向“泛內容”傳播,而YouTube承擔了更多“種草引流”的功能,因為粉絲多并不等于流量貢獻高。
2025年2-4月,Insta360獨立站的社交引流中,YouTube一個平臺貢獻了87.12%的流量,占比近9成,幾乎把Instagram(2.85%)、Facebook(5.11%)等其他平臺“摁在地上摩擦”。
在YouTube上,Insta360主打“第一視角沉浸感”。通過一眾數碼極客、戶外登山和旅游博主的實拍內容,鏡頭從城市街頭穿梭至高空滑翔,再到極限騎行等,每一幀都極具沖擊力。其運動相機捕捉下的畫面,讓觀眾“身臨其境”。這種強視覺、強代入的內容打法,為其獨立站帶來了大量的流量轉化。
相比之下,Instagram雖然粉絲最多,但流量貢獻僅2.85%。TikTok甚至未出現在榜單中,可見其為獨立站的流量轉化權重很低,更像是品牌展示的窗口。
盡管如此,這并意味著Insta360忽視了TikTok這個渠道。Insta360把重點轉向了TikTok本土小店的布局,特別是在東南亞和美國市場,其部分小店合計已經賣了50多萬美金的銷售額。
目前,印尼小店是其表現最好的TikTok電商陣地,累計銷售額達27.4萬美元,幾乎是美國市場的1.6倍。然而,其關聯的達人只有一個,關聯視頻不到50個。
但更值得關注的是,其銷售渠道結構的極端傾斜。82.9%的成交來自達人主頁櫥窗、商城和店鋪主頁,而自營賬號僅貢獻17.1%。也就是說,Insta360沒有指望品牌自播或者直接讓達人直播帶貨,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借助達人的內容擴散和信任帶來的轉化。
特別是在菲律賓市場,雖然小店銷售額只有7.4萬美元,但關聯了242位達人和502條視頻,是其他市場難以比擬的密集度。
相比之下,美國市場雖然有39位達人、73條視頻,但總銷售額為16.8萬美元,人均轉化更高。
總的來看,Insta360在TikTok上不依賴品牌賬號做主導,而是由本地達人的內容+小店渠道閉環,形成長尾式爆發。這種方法雖然不能給獨立站帶來大量的流量,但其在平臺內電商中,正在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內容帶貨飛輪。
然而,Insta360在運營上也出了一些問題。
2023年,GoPro在美國發起“337調查”,指控Insta360侵犯其6項專利,并申請禁售。
除了外部專利風險,其自身也存在一些隱憂,其關鍵芯片仍高度依賴海外供應鏈,尤其是來自美國的圖像處理器(ISP)等核心器件。
招股書還披露,Insta360近年曾卷入多起知識產權訴訟,在版權歸屬、技術接口、商標使用等方面多次遭遇挑戰。Insta360接下來的發展如何,有待進一步觀察。(文/品牌億觀)備注:部分數據資料來自第三方,僅供行業參考。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1-03-04
藍海億觀網2019-12-04
藍海億觀網2022-06-06
藍海億觀網2020-09-06
藍海億觀網2022-07-25
藍海億觀網2021-04-21
藍海億觀網2021-04-21
藍海億觀網2025-07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