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這樣一來,即將用戶的Review入口,一下子提到了頁面非常靠前的位置,大大增加了權重。
在一定程度上講,亞馬遜有意引導用戶略過賣家的主觀描述,而是著重依賴用戶的客觀評論來做出購物決策。
這背后,其實也是亞馬遜的一個重要方向指引:向產品型賣家傾斜,抑制營銷型賣家。
因為,“營銷型賣家”很擅長搞流量,做銷量,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累Review,但這些Review是混在一起的,如同一個面團,混雜了芝麻面、辣椒面、紅豆面,產品各個性能的Review都有,且評分各不一樣,讓消費者很迷糊。
如今,亞馬遜通過算法和數據分析,將所有Review進行條分縷析,像手術刀一樣,將一個大整體進行分門別類,然后展示出來,讓消費者一下子抓住重點,選擇自己需要的“性能”下單。
這樣一來,“產品型賣家”的優勢就突顯了出來。
這類賣家一頭扎進產品里,往往擅長于打磨產品的主要功能,比如,一張椅子的“舒適性”和“堅固性”等。
如果在這些性能方面打磨好了,用戶給了許多好的Review,并很清晰地展示在五點描述折疊后的黃金位置離,那么,這類賣家可以迅速增加銷量,提高排名,并從萬千產品中脫穎而出。
此外,亞馬遜通過對各個細分性能Review展示,旨在引導賣家去反思自己的產品定位,因為,一個產品有許多性能,很少有賣家能夠把所有性能都做好的。
那么,明智的賣家會淡化乃至放棄一些自己的短板,強化自己的長板,聚焦精力和資金,將產品某一個性能打磨到登峰造極的境地——這跟品牌定位一樣道理,飄柔主打柔順,海飛絲主打去屑、潘婷主打發質損傷修復。
這樣一來,亞馬遜平臺上的賣家們不會一味地去“卷”價格了,而是聚焦自己在各個產品的強項方面,讓產品出現更多差異化,從而給顧客提供更多選擇,并最終讓亞馬遜整個平臺生態更加健康起來。
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這一頁面的改變,目前僅在一部分品類上看到。同時,也在一些品類的某些產品鏈接上看到,而一些產品鏈接卻沒有變化。
比如,在垃圾桶這個細分品類里,有些產品是老樣子,有些產品卻有了新變化。

圖/垃圾桶品類無變化的鏈接

圖/垃圾桶品類有變化的鏈接
這說明,亞馬遜還在測試這一功能。不久之后,可能會推廣到各個品類。希望賣家們弄懂亞馬遜平臺的底層用意,并做出調整,在競爭中贏得更多份額。(億觀資訊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