藍海億觀網2022年11月18日 0
“一直以來,獨立站賣家都被塑造成“反抗亞馬遜的叛軍”形象,建站SaaS平臺Shopify更是自稱“叛軍的軍火庫”。”
一直以來,獨立站賣家都被塑造成“反抗亞馬遜的叛軍”形象,建站SaaS平臺Shopify更是自稱“叛軍的軍火庫”。
2019年的推特問答環節中,Shopify創始人托比亞斯·盧克(Tobias Lutke)聲稱,亞馬遜正在試圖建立一個帝國,而Shopify正在試圖武裝叛軍。
事實上,獨立站賣家跟亞馬遜平臺之間并沒有那么對立,亞馬遜在極力“招安叛軍”,而不少獨立站賣家會選擇“投誠”亞馬遜,甚至做起了“間者”。
深圳一位跨境賣家主做獨立站,亞馬遜上“順便”開了個品牌店“陪跑”。由于沒有亞馬遜運營經驗,賣家對亞馬遜店鋪并沒有太上心。
可“意外”發生了。賣家在Facebook上打的廣告,放的是獨立站的鏈接。但新客戶并不在賣家的獨立站上購物,轉而到亞馬遜上搜索品牌后買了產品。
因此導致賣家的獨立站廣告轉化率偏低,但亞馬遜店鋪卻“稀里糊涂”地生意旺了起來。
深圳獨立站賣家Eason表示,這種情況雖然少見,但并不稀奇。
“美國消費者對產品價格還是很敏感的。買家如果能在亞馬遜上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同一品牌的東西,就肯定不會到獨立站上去購買。”
據Eason介紹,這種情況發生在高客單價產品的概率更高。十幾美元的產品就算有價差,也就是一兩美元的問題,消費者不會在意。
但如果是一百美元以上的產品,那么價差可能就會達到七八美元、十幾美元,消費者就會進行充分的比價,不像低客單價產品那樣,看上了就下單。
深圳亞馬遜賣家Vic,近期就遇到了與該現象相關的難題。
Vic公司同時運營亞馬遜、獨立站和沃爾瑪,Vic負責亞馬遜店鋪運營。原本三個團隊各自為政,互不干涉。
但近期為了發展品牌,公司招聘了一位跨境部門經理,該經理負責獨立站運營的同時,也主管整個部門,是Vic的頂頭上司。
該部門經理上任后的“第一把火”就燒向Vic,他要求所有平臺的產品售價要一致,折扣一致。因為亞馬遜平臺上的售價往往較低,折扣力度較大,會對獨立站運營產生極大的影響,最終影響到品牌發展的大趨勢。
由于老板信任新上任的經理,Vic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眼下的情況。
事實上不僅中國賣家會遇到這樣的問題,老外也不例外。
Molson就在LinkdIng領英上發文吐槽,將其網頁(獨立站)和亞馬遜店鋪的數據進行了對比。
最近30天,Molson的網頁訪客共計35190人,而其亞馬遜店鋪訪客有62571人,亞馬遜店鋪的訪客比網頁要多,但不足網頁訪客的兩倍。
令人吃驚的還是銷售額對比。Molson的網頁銷售額僅1441.49美元,而其亞馬遜店鋪的30天總銷售額高達16.98萬美元,是其網站銷售額的117.8倍。
圖| Molson獨立站及亞馬遜店鋪對比數據
正常情況下,有同時運營亞馬遜店鋪和獨立站的賣家,會對亞馬遜的流量虹吸效應感知非常明顯。消費者受到對新興品牌的信任度、亞馬遜平臺的折扣力度、價格優勢等因素影響,在購買產品時往往第一選擇是亞馬遜,亞馬遜上沒有,才去獨立站上購買。
除非品牌已經打造出名氣了,在消費者中擁有龐大的知名度和強勁的信賴基礎,在這種情況下,消費者或許會優先考慮在獨立站上(品牌官網)購買產品。
▌獨立站賣家的“投誠”與“為間”
基于亞馬遜巨大的流量優勢,有不少原先以獨立站為主的公司,都開始增設亞馬遜團隊,并將部分獨立站運營人員調到亞馬遜部門做站外投放。
Allen原先是公司的獨立站投手(廣告投放崗位),由于種種原因,公司增設亞馬遜團隊后,他被調到站外投放部門。
“實際操作下來,我感覺亞馬遜站外投放效果,可能比正常的獨立站投放效果要好一些。”
Allen介紹,做亞馬遜站外投放的轉化率相對于獨立站廣告投放,要高一倍不止。原因很可能就是消費者對產品的信賴度問題。
Allen公司產品目前價格、折扣等方面,幾乎與其亞馬遜店鋪上的同步。但是由于亞馬遜政策上更偏向消費者,退貨、退款都有保障,而Allen公司的獨立站并不是太知名的網站,因而兩相比較之下,即便是價格相同,折扣同步,亞馬遜上的產品轉化率也要高于獨立站上的。
“實際上第三方平臺是沒辦法直接評估廣告效果的,亞馬遜也不會允許你裝什么追蹤廣告效果的工具。我們用了一點小竅門,才追蹤到站外廣告投放的效果的。”
Allen介紹,無論是Facebook廣告還是谷歌廣告,消費者點擊之后,會先進入到一個信息收集頁面,需要填寫并同意信息采集之后,才會跳轉到亞馬遜界面。
通過這個中轉,他們監測到了站外投放效果,也對客戶信息做了一定的收集。
圖| Allen轉型做站外后的推廣規劃
Allen公司屬于“投誠”類型,雖然前期以獨立站為主,但是在看到亞馬遜龐大的流量紅利之后,分出一部分重心在運營亞馬遜店鋪上,甚至將重心從獨立站轉移到亞馬遜店鋪。
并且通過獨立站運營經驗,加強其亞馬遜店鋪運營的優勢。
而另一類公司,甚至可以稱為“間者”,運營獨立站的目的,純粹就是為其亞馬遜店鋪服務的。
比如珠寶獨立站CDE,直接將首圖鏈接到亞馬遜店鋪上:
再比如亞馬遜標桿品牌Anker,其獨立站早期也是將購買鏈接直接鏈接到亞馬遜店鋪上。后來為了更好地發展品牌,降低對亞馬遜的過度依賴,才開通了在網站上直接購買的功能。
事實上,亞馬遜不僅支持賣家在獨立站上添加“Buy On Amazon”按鈕,更是真金白銀地為獨立站賣家的活動提供了不少的支持。
比如,剛剛過去的Amazon Prime Day大促活動,亞馬遜破天荒地嘗試,讓沒在亞馬遜上開店的DTC品牌獨立站參與Prime Day大促。
獨立站只需開通亞馬遜支付,并報名參與“Buy With Prime”,就可以獲得專屬代碼,添加到參與活動的產品上。該產品在Prime Day活動期間就可以被亞馬遜上的消費者看到,并享受Prime配送等服務。
該活動引起了Shopify的極大警惕,特地發聲明警告賣家,添加亞馬遜支付的代碼后,Shopify無法保證賣家店鋪資金安全等。
Shopify企圖躲在“幕后”挑動獨立站賣家們“反抗”亞馬遜,“破壞”亞馬遜的“帝國”建設。但亞馬遜一封“招安詔”,直接讓許多“叛軍”投誠。
不過也正如賣家Carryon說的一樣,亞馬遜是現在的主導,獨立站是未來的主導。布局亞馬遜能讓品牌更快盈利,解決當下的資金流問題;而布局獨立站則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,讓品牌可以更自主,不受制于人。
獨立站與亞馬遜之間并沒有天然的對立關系,更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相輔相成,通過亞馬遜打開市場獲取品牌知名度,通過獨立站存留私域流量,鞏固粉絲。
相信在這種心態下,賣家可以走得更遠一些。(文/億觀分析組)
藍海億觀網跨境賣家交流群!
跨境24H頭條資訊,關注跨境平臺最新政策推送行業最新動態。
全球跨境市場分析、電商政策及選品思維邏輯解讀。
知名跨境大賣財報分析,真實案例分析站內站外引流促單實操技巧!
掃碼入群,與同行共贏
留點想法
評論列表(0條)
藍海億觀網2020-04-08
藍海億觀網2020-11-06
藍海億觀網2021-03-22
藍海億觀網2021-03-22
藍海億觀網2021-04-15
藍海億觀網2020-11-23
藍海億觀網2021-02-09
藍海億觀網2025-07-18